您的位置:首页 > 焦点图 >

预算31万落地买MPV,别克GL8对比本田奥德赛,究竟谁更胜一筹?

来源:易车网 2024-08-13 07:33   阅读量:12366   

分享

现在自主新能源市场的MPV是不断拔高,30万级MPV比比皆是,可对于真正的商务车市场来说,很多消费者其实并不太看重每年多花的那1、2万油费,更在于车辆在综合可靠性与舒适性方面带来的支持。要是从这两个方面来看,那么,在当前的非豪华MPV市场里,应该没有比别克GL8、本田奥德赛更纯粹的了。这里,我们就挑选了指导价为27.99万元的别克GL8 2023款 陆上公务舱 尊贵型与指导价为29.98万元的本田奥德赛 2024款 2.0L e:HEV 锐·耀享版,它们在市场中的终端优惠后落地价都在31万元以内,看看这“二王争霸”谁能更胜一筹。

外观设计

别克GL8看上去会更加个性一些,大尺寸进气格栅完成了从上到下的前脸贯穿,从黑色里衬装饰到大量使用的银色镀铬金属,车辆形成的小撞色会让它在保持商务感的同时,不会显得过于上年纪。

本田奥德赛是带有一些家庭倾向的,不同于别克GL8的个性,与大灯连为一体的格栅、贯穿式前保险杠都会显得比较传统不越矩,当然,尾部的C型熏黑灯组是可以产生一些小个性的,但它也不会像竞品那样显得过于商务化。

内饰设计

两款车的内饰其实都显得比较传统,无论是中央悬浮的触控屏,还是正下方对应的高位布局换挡机构,都是以操作便捷为主的。其中,别克GL8会通过深浅撞色的分层来突出一种温馨感,但四辐式方向盘、多区域金属边框的存在,还是让其有更强的商务气息。当然,带纹理的饰板、更饱满的软填充,还是会突出美系的优势。

奥德赛则以深色为主,它的贯穿出风口设计会让中控台显得更简明一些,而且比起GL8更多的金属材料,本田使用了稍稍前卫一些的烤漆装饰材料,而且我们还见到了按键式换挡、空调触控板的存在,配合少量木纹饰板形成的撞色,车辆看上去档次还是要略高一些的。

空间体验

毕竟这奥德赛还是一台中型MPV,其4861/1820/1712mm/2900mm的核心尺寸数据,与定位在中大型MPV市场中的别克GL8差距还是比较大的,后者达到了5238/1878/1800mm/3088mm。在这样的尺寸差异下,奥德赛拥有更出色的座椅灵活性,无论是第二排可实现的8向调节,还是第三排的比例放倒,都能用这灵活性来填补空间差异。

不过,别克GL8确实还是有更出色的综合空间,无论是后两排的头腿空间体验,还是475L的后备厢原始容积,它都是领先的那一个。此外,在两款车均提供后排隐私玻璃、分段式电动天窗、电动尾门,并支持前排座椅电动调节与加热的情况下,别克GL8还多出了前排通风与第二排加热,并增加了氛围灯来优化舱内体验;不过,奥德赛则实现了多温区独立空调、全车隔音玻璃,还实现了全真皮座椅覆盖,并提供了前排无线充电板、车外尾门感应开启等配置,在综合便捷性上再扳回一城。

智能科技

两款车都搭载了由4G网络+车联网支持的智能互联系统,并提供了不同程度的驾驶辅助支持,别克GL8拥有更大的12.0英寸触控屏,并带有流媒体后视镜,还在支持CarLife的情况下,增加了CarPlay,安吉星也会让用车得到更多方位支持,而驾驶中则会有全景影像、并线辅助以及泊车辅助的协助。

奥德赛则通过10.1英寸触控屏搭载了Honda Connect,语音和手机APP在控制范围上都要更广一些,APP能解锁车门、语音能直接操作空调与车窗等等,而且它搭载的Honda SENSING让车辆可实现L2级辅助驾驶,能进行带车道居中保持与交通标志识别的自适应巡航,虽然驾驶辅助影像未能覆盖全景,但有独立的车侧盲区也足够保持变道、泊车的安全,更何况它还有主动刹车、前方碰撞预警等主动安全系统,通过科技实现的综合防护是更全面的。

机械硬件

别克GL8搭载了2.0T+48V轻混+9AT的动力总成组合,能提供174kW的最大功率与350N·m的最大扭矩,最高车速能够来到195km/h,但WLTC综合油耗却达到了7.94L/100km,其持续性加速与后程爆发都要更出色一些。而奥德赛则是搭载了2.0L+电动机+锂电池+E-CVT的油电混动系统,能提供158kW的系统综合功率,虽然爆发力不如GL8、最高车速也仅为160km/h,但6.17L/100km的WLTC综合油耗与更积极的起步表现,都会让奥德赛在上午之余,变得更适合家庭。

底盘方面,两款车都采用了前麦弗逊式独立悬架,而为了优化空间与舒适性,它们还是选择了扭力梁式非独立悬架,别克GL8的调校会显得更稳健一些、扎实一些,而本田的调校却能够让奥德赛变得更易控且灵活。

写在最后

显而易见的是,别克GL8无论是在视觉设计、空间营造,还是在动力选择上都是一条道走到底,就是为了强调综合商务出行体验。而奥德赛却在打造过程中突出了一个灵活性、经济性,并在安全智能用车上付出了更多努力,为的就是让其在满足商务出行的同时,也覆盖一些家庭用车场景,这二者选谁?就看有没有家用诉求了。

郑重声明: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与本站立场无关。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