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雪清解读绣品《龙腾大湾区》“绣”出时代的灵性与温度
来源:金羊网 2024-10-10 13:22 阅读量:19774
策划:陈桥生 统筹:邓琼 执行:朱绍杰 吴小攀
文/羊城晚报记者 周欣怡 图/受访者提供
在白鹅潭畔的大湾区艺术中心三楼共享大厅内,一件以港珠澳大桥为主题的刺绣作品《龙腾大湾区》正在《粤韵匠心,艺铸华章——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广东工艺美术大展》中展出。画面中,这座全球最长的跨海大桥宛如一条巨龙,盘旋在蔚蓝浩瀚的伶仃洋上,壮观又动人。
实际上,《龙腾大湾区》系列有两个篇章:其一为此件表现港珠澳大桥的作品,另有一幅以数月前通车的超级工程深中通道为主题的“姊妹篇”同名作品。两件绣品均来自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、粤绣代表性传承人、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周雪清及其团队。
今年6月30日,全球首个集“桥、岛、隧、水下互通”于一体的跨海集群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,举世瞩目。我们走进周雪清的工作室,听她讲述自己用针线绣制深中通道的故事,领略刺绣艺术对新时代“大国重器”硬核实力的生动表达。
木棉花絮也成刺绣材料
周雪清的工作室位于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内,步入其中,各式精美的绣品陈列两侧。“作为一名刺绣者,我想用自己的方式去记录时代,去表达对建设者们的敬重。”
谈及作品的创作缘起,周雪清仍然心潮澎湃。在工程完工前,她就曾踏上建设中的深中通道,深深被这一宏伟工程和工人们的匠心精神所震撼。
一次偶然的机会,周雪清看到了中山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黄春华拍摄的深中通道,瞬间觉得这张照片既写实又不失浪漫情怀,便将这张照片作为画稿,开始了《龙腾大湾区》的创作。
为了让绣品更加凸显地域特色,周雪清对画面的内容作出创新。她将画面前景还未建成的建筑元素替换为中山巍峨壮观的五桂山。于是,在缥缈云层的环绕之下,近处苍翠的五桂山与远处深圳延绵不绝的远山交相辉映,这一改变不仅使画面更加和谐流畅,还充分体现出岭南自然之美与建筑科技之美的相互交织。
绣品中的另一处创新则是飘浮在桥面的云层,周雪清告诉记者,而这些云层的原材料竟是生长于岭南的木棉花的花絮!
“其实这件作品的创作就好比一道难解的数学题,每一个构造应该怎样绣制、怎样表达,都会在我脑海里一遍遍思考。当时正好处在绣制云层的阶段了,我们一直找不到把云做得更立体、更有意境的方式。终于在一个雨后初晴的日子,我偶然看到飘舞在空中的木棉花絮,瞬间灵光一闪——这花絮不是正好可以作为云层的材料吗!”
于是她在路边把木棉花絮一点点捡起,回到工作室中经过清洗、晾晒、杀菌等一系列步骤,最后将其铺在绣品之上,将花絮与丝线融合,逼真地再现了自然云层的质感。
这是周雪清首次尝试用木棉花絮作为绣制材料。这些由花絮织成的“云朵”环绕着深中通道自由地舒展,为整个绣品增添一丝灵动与生机。
取材于自然,记录下时代
周雪清原本出生于苏绣世家,从事刺绣已40余年。1995年,她跟随丈夫来到中山后,开始接触粤绣的针法,并致力于把苏绣和粤绣技艺融合创新。
“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刺绣历史,每一个时代都有工匠通过刺绣的手法留下了属于那个时代的烙印。当下,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,人民充满文化自信,现代化建设正处于繁荣发展时期,因此我觉得有责任和义务通过这种刺绣去记录这个时代。”周雪清说。
诚然,记录时代的载体有很多,对于刺绣者而言,摄影、绘画等作品常被他们作为“母本”进行二次创作。那么刺绣的独特性如何体现?
周雪清认为,从材料和技法便可凸显刺绣的珍贵。“刺绣有它特殊的语言。我们用的是蚕宝宝吐的丝,即使经过了很多道工序去除菌、脱胶,但实际上它的基因没有改变,所以刺绣的材料是有生命力的,有它的灵性。”此外,刺绣通过纯手工一针一线绣制完成,无论是针法的变换,还是线的粗细不一,所表达的艺术效果都不相同,背后凸显的也是刺绣者的审美和观念。
采访当天,周雪清的港珠澳大桥还没有绣制完成,我们见到两位绣师在一间工作区内,正埋首于飞针走线之间。“深中大桥和港珠澳大桥这两座里程碑式的桥梁建筑,犹如双龙腾飞一般横跨在伶仃洋上,我祝愿未来的祖国也如同这两条腾飞的龙一样,一往无前地发展进步。”周雪清感叹道。
郑重声明: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与本站立场无关。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
热点推荐
- (2024-10-10 13:22)贸易经济网
- (2024-10-10 13:22)dss+全球首席执行官戴维德:中国的可持
- (2024-10-10 13:22)通用汽车宣布放弃Ultium电池品牌,扩
- (2024-10-10 13:22)国泰君安、海通证券发布合并重组预案
- (2024-10-10 13:22)神州租车发布2024“十一”出行大数据: